www.xkcqk.com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学科的发展。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入手, 形成教学多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学设计;兴趣;课堂提问

信息技术课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生活在信息社会中,对于多样化的“信息”显然并不陌生,但如果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系统化的课程来开展,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仍然显得有些抽象。随着新课改的深化与推行,掀起了教育模式改革的浪潮,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知识主动构建,并养成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无论是从从课堂教学的内容、课程目标的实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1 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学科的发展。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

2 研究方法

有效教学是针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相结合,从而得出的有效性结论,归根结底是考查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有效教学的构成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问题的设置等等。

2.1 教学设计安排的针对性

有的教师总是会抱怨学生上课不听讲,时间都浪费在了课堂纪律的组织上,因而会出现教学效率低的情况。其实面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兴趣可能是他们现阶段学习动力的根本来源。因此一个针对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任务安排合理有趣的教学设计往往可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前撰写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做好教学背景分析和学情分析。首先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适当合理的剪裁。另外,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因此充分了解你的授课对象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班的班风、学习习惯等都不一样,不能一个教案每班通用,看病要对症下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也能“临危不乱”,圆满地完成教学。

2.2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重点关注

俗话说“人的思想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可以看出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问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可见其能力的艺术性高低,对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会产生直接的双向的影响。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并提供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

比如:讲“保存网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时,非常简单,只要执行菜单“文件”中的“另存为”就可以保存当前网页中的信息了,但是如果能够对此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另存为”真的能保存网页中的所有信息吗?如果该网页中有Flash动画,用“另存为”可以保存下来吗?如果我要保存网页中的文字或有用的图片该怎么办?等等。这样不但能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用这些启发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同时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压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2.3 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