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kcqk.com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淮北市作为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级市,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此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本课题基于对淮北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1 基本情况

(一)重新定义背景下,对农村留守儿童重新摸底排查

之前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不满十八周岁”,2016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重新定义: “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 2016年上半年,根据重新定义和上级安排,淮北市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农村留守儿童重新摸底排查工作,掌握了全市留守儿童底数及其基本情况,编制了留守儿童花名册,其中包括姓名、性别、户籍地、父母务工地点、就学情况、寄宿情况、健康情况、实际监护情况、实际监护人有无监护能力以及村委会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具体内容。

截止2016年7月底,最终确认全市有留守儿童3626名,纳入重点对象管理2305名,学校纳入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管理1120人。其中相山区254人,杜集区288人,烈山区845人,濉溪县2239人。他们中90%以上由祖辈抚养,5%左右委托亲戚朋友代为抚养,少数独自生活。

(二)逐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工作机制

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明确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统筹、政协参与、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工作分工,完善由教育主管部门为主渠道的县、乡镇、村三级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网络,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牵头的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包保责任制,实行定期研究和报告制度。我市制定下发了《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淮北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考核办法》、《关于成立淮北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联系点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政策措施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程,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目标及领导班子考核范畴,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2016年,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市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27个成员单位及其职责任务分工。

(三)依托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关爱活动

淮北市教育局依托学校建设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对留守儿童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布置、心理上重点关注,多重关爱留守儿童,做到留守儿童安全有保障、困难有帮助、生活有依靠、情感有依托、成长有引导。市教育局制定了《淮北市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淮北市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校内留守儿童活动之家活动室图书器材设备等使用管理制度》、《淮北市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月计划》和《关于建立淮北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校健全设施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员,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建立全市留守儿童数据库。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学校的整体考核中,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评选表彰。同时,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多次开展留守儿童生活技能大赛,培养锻炼了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让孩子逐渐学会照顾自己。

2 存在问题

(一)有关文件没有及时更新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重新安排和部署。2016年8月,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意见》和《实施意见》中,对留守儿童进行重新定义,抓住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和健全救助保护机制这两个重点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安排和系统性的顶层制度设计。上述《意见》和《实施意见》突出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县乡村三级的属地管理责任和民政部门的牵头责任,提出了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理、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四大工作机制,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能力建设和激励问责等保障措施,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操作性强。我市《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是2010年出台的,许多内容与国务院和安徽省人民政府2016年出台的《意见》和《实施意见》不一致,给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二)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问责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