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kcqk.com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摘 要:本文针对聚偏氟乙烯膜本体改性方法的中外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剖析了国内外聚偏氟乙烯膜本体改性技术的整体发展状况,并梳理了聚偏氟乙烯膜本体改性方法的发展脉络,希望为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膜;PVDF;本体改性

1 前言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分离技术,尤其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更是举足轻重。膜分离技术可选用的膜材料较多,其中聚偏氟乙烯以其优良性能广泛用于分离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在表面能低,膜的润湿性很差,强疏水性导致纯水通量通常很低。因而限制了PVDF膜的应用[1]。因此,通过各种改性方法提高膜的亲水性从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势在必行。其中,膜本体改性方法简单,易实现大规模操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根据改性材料的不同膜本体改性分为膜本体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2]。

2.1 膜本体的物理改性

膜本体的物理改性是指膜原料本身不和改性材料发生反应,,而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共混,各种添加剂的加入以及一些两性共聚物的存在,可以弥补膜材料本身的各种不足,而且还会赋予膜材料本身所不具备的新的优越性能[3] 。目前与PVDF 膜材料共混的改性物质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高分子材料,第二类是小分子无机粒子,第三类是高分子材料与无机粒子的复合改性。

2.1.1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

在高分子共混膜中,聚合物间的相容性对改性膜的相分离孔的形成及结构有直接影响,所以,为提高改性膜的分离性能、渗透性能、孔径率、通量等性能,可以通过控制聚合物的相容性来实现改变共混膜的表层与断层结构的目的。常用的高分子改性材料有聚丙烯酸类、酸酐等。GB8907740中添加丙烯酸和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盐;EP01983289中添加聚合物酸酐如聚(烷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增加改性材料与PVDF的牢固性,CN200510060748中添加缠绕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树状支化聚合物;US201114126670中添加含有与膜材料相容性好的疏水段的亲水性共聚物;CN201210068471中添加亲水单体、引发剂等,通过原位聚合对PVDF膜改性;CN201410081610中两亲性嵌段聚醚改性有机硅材料,可以精确控制其在膜丝径向截面的梯度分布;CN201510505066直接添加交联型凝胶聚合物;CN2015109066297中添加PSxMAAy-g-fPEGz,嵌段物中PS链段与PVDF相容性好,MAAy链段富集在膜表面。经过分析看出,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PVDF主要研究的是高分子材料的选择、以及如何使高分子材料与PVDF基膜作用更加紧密。

2.1.2无机粒子共混改性

对于PVDF膜,近年来对其无机共混改性的研究不断增加。通过加入各类无机材料,有机与无机材料优势互补,来提高改性膜的纯水通量、孔隙率、抗污染性能等。如US20040994063中添加分子筛等无机多孔颗粒;CN200510009822中添加纳米氧化铝;CN200710072641中添加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三氧化二铝、纳米四氧化三铁、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锆或纳米碳酸钙等纳米材料;CN201010612590中添加单壁或多壁碳纳米管;为解决无机离子团聚的问题,CN201110392142在制膜液中添加纳米材料的前驱物的氧化物材料,原位生成纳米材料;CN201210512476将碳纳米管经过氧化处理、高压等离子处理后分散于有机溶剂,再加入制膜液中;CN201210162145添加氧化石墨烯;CN201310345495中将氧化石墨进行硅烷功能化改性,再加入制膜液中;CN201410468056中添加负载核壳结构的TiO2的氧化石墨烯;CN201510147356在在Cu2O纳米线、TiO2纳米线、ZnO纳米线、MnO2纳米线、Co3O4纳米棒或埃洛石纳米管上接枝左旋多巴胺后,再加入制膜液中。经分析看以看出,无机粒子共混改性PVDF主要体现在无机粒子的选择、如何使无机离子分散均匀以及对无机粒子的改性上。

2.1.3高分子材料与无机粒子复合改性

伴随着高分子共混改性和无机粒子共混改性技术的发展,为了同时赋予PVDF膜改性高分子和无机粒子的优异性能,高分子与无机粒子复合改性的专利申请不断增多,CN200710110891中同时添加两亲性共聚物和二氧化硅;CN20091001183中同时添加无机纳米颗粒为如Al2O3、SiO2、TiO2、Fe3O4、Zr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砜和/或聚酰胺;CN201010216984同时添加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等纳米添加剂与亲水性高聚物;CN201010266317中同时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塑性橡胶TPU以及纳米无机氧化物;CN201210044045制备包覆硅烷偶联剂的纳米材料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酸化碳纳米管或粘土,后加入引发剂;CN201310135238中添加離子液体氯代1-烯丙基-3-甲基咪唑和纳米二氧化钛;CN201310314739中添加邻苯二酚类衍生物和纳米材料;CN201410025347先将低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分子链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再将其加入制膜液;CN201510398692利用聚醚改性有机硅亲水改性剂与SiO2颗粒前驱体、偶联剂混合共同进行水解和缩聚,进而调控无机颗粒前驱体之间的自水解和自缩聚反应,使无机颗粒达到纳米级;CN201510856941添加聚乙烯醇和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可以控制所成膜的正面及断面形貌。经分析可以看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粒子共混改性主要体现为使膜具有特殊的性能对高分子材料与无机粒子的选择。

2.2 膜本体的化学改性

相关阅读: